新闻中心 /News
中国超重肥胖人数超4亿!如何科学减肥防肥?长期健康体重管理或是关键半岛
半岛国际权威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连续发表两篇论文,揭示了1990-2021年间全球成年人及儿童青少年超重/肥胖流行率的严峻态势,并对2050年情况作出预测,结果令人担忧半岛。过去三十年间,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超重/肥胖率均呈现大幅上升,普遍增长了一倍以上。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,预计到2050年,全球将有过半成年人和约三分之一儿童青少年面临超重/肥胖问题。
聚焦中国:挑战尤为艰巨研究估算显示,2021年全球25岁以上成年人中约有21.1亿人受超重/肥胖影响半岛,占比高达45.1%。其中,中国的超重/肥胖人口数量居全球之首,达4.02亿。若当前增长趋势持续,到2050年半岛,全球25岁以上超重/肥胖人口将攀升至38亿(其中肥胖人口约19.5亿),中国受影响人口预计将达到惊人的6.27亿。
肥胖:沉重的健康与经济负担肥胖已远非简单的个人形象问题,它本质上是一种潜伏的代谢危机,与超过200种疾病风险显著升高及大幅增加的医疗支出直接相关。研究测算表明,在中国,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直接医疗成本已接近年度医疗总支出的4%。这意味着肥胖正持续消耗宝贵的公共医疗资源,成为慢性病防控体系中一个巨大的“隐形黑洞”。有效防控肥胖,刻不容缓。
2024 年 6 月,国家卫健委等 16 个部委联合发布了《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》,开展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。《方案》计划,自 2024 年起,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,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,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,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,全民参与、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,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。
3 月 9 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,从去年启动实施「体重管理年」开始,要持续开展体重管理工作。“体重管理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马上见到成效的,而是需要持续推进。”雷海潮说,“「体重管理年」实施的首期三年体重管理行动,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、管好体重,健康饮食、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。”
为支撑行动落地,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发布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,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,手把手教国民科学减重。
在网上不难看到许多人在减肥这件事上,总陷入“瘦了胖,胖了瘦”的恶性循环,在“瘦了”和“复胖”之间反复拉扯,甚至搭上健康。究其根源,很多人把减肥看成是一种短期行为,完全依赖外力的干预,比如专业人员的治疗、指导和监督,一旦减肥干预流程结束,就又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中,复胖几乎成为必然。
那些真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,能够长期进行自我管理的人,减肥成功几乎是顺其自然的事,并且可持续基本不会反弹。关键在于养成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比如通过专业的个性化指导,掌握可持续的体重管理方法,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当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化为习惯,体重管理便不再是负担。
健康的体重管理目标不仅是降低体重数字,更在于优化体成分(减脂增肌)、提升代谢活力、改善整体健康水平。代谢功能改善后,身体对能量的调节更为灵活,偶尔多吃不易胖,偶尔少吃也不易引发低血糖。即使是减掉十几、二十斤体重半岛,尤其是减少危害较大的腹部脂肪,也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、改善健康指标(如血糖、血脂、血压)和外在形象。
而长期饥饿,比如节食,并不能改善代谢,甚至可能适得其反。只有吃对食物,再加上适度运动,充足休息,才能达到增进健康和预防肥胖的效果。而且,这种努力必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才能够长期持续,永不反弹。
实现并维持健康体重,关键在于将科学理念转化为可持续的日常行动。只需长久坚持下去,效果自然会逐渐呈现。
3点原则:1.提高食物的营养素密度,降低低营养价值食物比例;2.保持各类食物比例合理,增加食物多样性;3.降低食物的能量密度,减少添加油和添加糖。
每天至少一种全谷/杂豆食材。如早上用牛奶燕麦粥替代白米粥;尽量不吃加了油/盐/糖的主食和小吃,如烧饼、油酥饼、油条、玉米烙、炒粉等;吃土豆、山药、蒸藕等含淀粉蔬菜时要替代一部分主食,而不是额外当菜吃。
每餐都吃相当于 1 饭碗的少油烹调蔬菜(烹熟后);每天都吃相当于至少 1 碗量的绿叶蔬菜(烹熟后);尽量在早餐也吃少油烹调的蔬菜,如蒸南瓜、烫青菜等。
每天早餐吃鸡蛋,优先选用嫩煮蛋、蒸蛋羹等少油烹调方式;只吃瘦肉,少吃肥牛、羊排、排骨等高脂肪部位,远离肥肉;吃鸡半岛、鸭的时候,尽量去皮吃。
用酸奶替代甜食和冷饮;用水果替代零食,每天不超过 1 个苹果+ 1 个橙子的量;不喝甜饮料和奶茶等甜味饮品,用白水、淡茶水、淡柠檬水等替代。喝粥、汤、羹、豆浆、牛奶等,只喝原味,不加糖;不喝有添加脂肪的汤羹和饮品,如喝汤要去油。
多用清蒸、白灼、水油焖等少油烹调法,避免油炸、油煎和肉丸;不喝有油的汤汁,少吃汤汁和米饭融合在一起的盖浇饭;如果不得不吃油多的菜肴,用热水涮涮油。
餐前先喝汤或白水;先吃蔬菜,再吃蛋白质,最后吃主食;水果放在餐前吃,或至少用餐时吃,而不是吃完饭再吃。
吃饭时专心体会食物带来的饱腹感,不看手机;晚餐尽量睡前4小时吃完,晚餐后尽量不吃任何食物;找到自己合适的食量。以第二餐前不会饿得难受、睡前不会明显饥饿为准;偶尔一次吃多了不要感觉沮丧,下一餐少吃点,或者增加运动,就能弥补回来。
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小活动,避免久坐不动:利用碎片化时间走路、爬楼等;收拾家居、清洗打扫等各种家务也是很好的低强度防肥运动;在 3 公里以内的距离,把骑电动车改成骑自行车或走路;适度中高强度运动,保持良好体能:每周至少 2 次增肌运动,3 次有氧运动。周末尽量做到有 1 小时户外运动。
避免熬夜和晚睡,尽量按时休息:晚 11 点之前睡觉,尽量避免夜间饥饿之后不得不加夜宵;保持上床休息时间基本稳定,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 7 小时。
减轻精神压力,避免攀比焦虑,保持积极情绪:学会放松心情,如果需要加班也按时睡下,同时上个闹钟,早上 6 点再起来工作效率更高;如果感觉特别累,这一天可以减少运动量,等精神好了再运动,不要把运动变成一种压力。
早上起床后空腹称体重;量腰围时,捏一捏腰腹的脂肪厚度,比称量体重更能反映体脂肪的变化;每天穿衣服照镜子时,注意衣服松紧程度的变化和面容气色的变化;感受自己体力的上升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,为每一天的进步而感到开心。